現代阮琴實際為月琴的變體,50年代應中國大型民族樂團組成的需要,按照月琴的傳統製式,結合小提琴的橋碼、指板及音域結構改革為為現代常見的小阮、中阮及大阮,亦有低音阮及高音阮。中阮音色近似結他,是按照現當代民族管弦樂團對於合奏音色的要求而改革的結果。其音色能中和不同類型的彈撥樂器,起到和諧的作用。
在現代推廣的過程,阮琴大師馮滿天引用詩人白居易《和令狐僕射小飲聽阮咸》這首詩來形容阮琴的音色特性「非琴不是箏」。馮滿天解釋中阮高音似古箏,低音似古琴,卻又似是而非,自成一派音色,亦引喻阮琴在樂團合奏中的作用,乃用於中和各類型彈撥樂器音色之用。
阮琴及月琴起源於秦漢時期的秦琵琶,相傳是由漢族樂工參考箏、築、箜篌設計形制為直柄、圓形音箱、四弦十二柱的樂器,可以說是一件源於本土的樂器,而非經由外乎傳入而改革的。在後來,因為晉代阮咸善彈秦琵琶,而被廣傳稱呼作「阮咸」樂器,現代稱作「阮」。
目前為止,常見的阮琴有四大琴系,分別為最為流行的北京琴,音色較為突出,按弦力度較輕,適合初級入門使用;其次為較鮮見之上海蘇州琴,低音韻味悠長但高音缺乏顆粒感;再者是馮滿天專利研發的仿唐馮系中阮,其出音孔建立在琴腔而非板面,加強餘韻的延伸性;最後是港台專業演奏家使用的阮仕春琴,音色適合樂團合奏,但需要高超的按弦技巧。
Copyright © 2024 Aura The Strings 彈撥琴作坊 — 保留所有權利。